伊犁河谷煤炭資源富集、水資源充沛,長輸管線橫貫全境,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比較優勢。同時,伊犁素有“塞外江南”的美稱,自然環境優美,生態良好。如何將企業的生產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統一,永葆伊犁的碧水藍天,是新疆慶華在伊犁發展的首要問題。
在內蒙、青海、寧夏三個已建成的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的基礎上,新疆慶華汲取其它兄弟企業的有益經驗,堅持走“低消耗、少排放、能循環、可持續”的發展道路,規劃先行、戰略先謀。在確定煤制氣為首個建設項目后,我們與設計單位一道深入研究,圍繞煤制氣項目“三廢”利用目標,形成了粉煤灰制水泥、爐渣蒸壓磚、煤焦油加氫等產業規劃。通過這些配套項目建設,將廢渣、廢氣、廢水循環利用,真正實現“上游生產環節的廢棄物作為下游生產環節生產原料”的反饋式生產流程,提高資源利用率,實現“兩個可持續”。
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,我們對每一個單體項目都嚴格履行“三同時”要求。全封閉的原料儲運系統、先進的污水處理工藝、各種凈化回收裝置都嚴格的保證著項目生產運行的高效、節能和環保。經初步測算,慶華制氣產業鏈的能量轉化率接近65%,遠高于其它煤化工項目的轉化水平。
除了在工藝設計、設備選型等方面保證項目的先進性和環保型以外,我們還從項目選址、生態綠化等各方面全力做好“兩個可持續”的發展要求。
為了遠離城鎮,盡量減少耕地的占用和對周邊環境的影響,我們選擇了河谷北坡的荒山荒地作為煤制氣項目的建設用地。為此我們付出了巨大的施工成本。由于濕陷性黃土的地質特性,我們的基礎處理工作持續了近一年;累計完成土方工程量7400萬立方,完成強夯面積539萬平米,僅此兩項就新增建設投資近10億元。
為了改善周邊環境、打造生態型園區,我們的綠化植樹工作與工程建設同步展開。從2009年四月開始,我們累計完成綠化面積3000多畝,移植各類喬灌苗木60多個品種,共計422萬余株,種植草坪1617畝,綠化投入已超8000萬元。
在堅持生態建設的同時,我們還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高差修建了總面積超過30萬平米的人工水面,使得園區小氣候環境進一步改善,也為員工生活增加了情趣。我們相信:隨著煤制氣項目的建成投產,一座綠樹成蔭、山水相依的生態型工業園也將佇立于伊犁大地之上。